大家好,我是陈拙。
我刚刚从印厂出来,忙碌了十个月,就为了给一个朋友准备礼物。
四色印刷机为了她加急运转
我有个很重要的朋友下半年就要离开中国了,离开我上万公里,在大洋彼岸。
她在那里从事一份特殊的工作,从21年开始,她的工作在天才被记录成21篇故事,算下来有二百万人看过。
她的故事总有一个特点:看完的人都哭着喊妈妈。
当然了,不是喊她妈妈,是想起了自己的妈妈,或者,有太多想和妈妈说,但不敢说的话。
不信你看,这种基础款的读后感,100条留言里,50条是带泪花的⬇
当然也有这种边说妈妈边哭的⬇
更有的人哭着,是因为她的故事,想到自己妈妈的妈妈⬇
她的故事里不仅有好妈妈,还有让人印象深刻,提起来就毛骨悚然的“怪妈妈”。我举两个例子:
有个孩子报警,想抓走自己的妈妈,只因妈妈时刻监控的控制欲;还有个女孩,因为买了件500块钱的衣服,被母亲不停辱骂,以至于事后她只记住了一件事“我配不上500以上的东西”。
这个朋友就是侯小圣,在澳洲做司法社工,职责是发现弱势群体,用当下最科学的方式去为她们解决难题。
为什么她的故事里有那么多的“妈妈”?
小圣告诉我,那是因为她接触过让人崩溃的求助案例里,有一部分是因为妈妈失职。而另一部分,却是因为妈妈的存在,才让当事人拥有得救希望。
有时为了帮助当事人,她自己甚至都要履行一个“妈妈”的职责。
有个女孩,年仅四岁,在收到棒棒糖后第一反应是脱掉裤子,分开双腿,安静闭眼——她剥夺了女孩父母的抚养权,给女孩重新找到住所,哭着安慰女孩,现在咱们有多坎坷,将来的路就有多好走。
有个机构收治23个厌食症女孩,她们瘦成骨架,进食就会立马呕吐,而一切只是因为她们被身材霸凌,尝试用催吐减肥——她和这些女孩坐在同一个餐桌上,不讲大道理,就吃饭给她们看,告诉她们吃饭有多香。
下半年,小圣即将离开,再次回到澳洲。
我挺舍不得的,她现在在国内也是做老师,也是在帮助很多的孩子。我也不希望好朋友几年才见一次。
小圣告诉我,那里会有更多可以学习的课题,这些知识能让她帮助更多人,这些帮助又会变成更多故事。
我说行吧,那在你出国之前,咱们把之前的故事“了结”一下,出版成书,作为送给你,也带给读者们的礼物——
十篇社工工作手记,十个女孩互相拯救的故事。我把它们整理出书,就叫《在家与彼岸之间》,小圣看到它就能想起我。
当然我也想你们看到它就会想起我、小圣和那些让人流泪却不悲观的故事⬇
另外,小圣在书里新写了一篇前言,还加入了一篇从未披露过的全新故事,正等着你阅读。
如果你刚了解小圣,你可能不知道,她第一次坐上去往澳洲彼岸的飞机,是“逃”出去的。
在小圣人生的前二十年,绕不开一个人,就是她的妈妈。
她生活在一座东北城市,从小到大都是被安排好的人生。
上补习班时,妈妈会突然出现在窗外,呵斥她“不准咬手”。填报高考志愿,妈妈强制她填报本地大学,理由是能经常回家。然后她妈妈随时会到校查岗,监控她一切课余活动。
小圣整个少年时期,都在筹划“离开家”这个事,直到她找到地球上离家最远的地方,澳大利亚。
但肉身逃出去了,她的记忆却没有挣脱,在成为司法社工后,小圣遇到一个女孩,对方照顾重病母亲时崩溃,想杀掉母亲,还在日记中写下了完整的“作案计划”。
后来,女孩告诉小圣,她没有实施这个计划。
女孩没有第一时间拿出证据,小圣却选择了相信她。因为小圣自己也曾直面同样的事情。
逃离家之前,侯小圣最害怕的是妈妈不让她走。
可突然间妈妈患病,小圣决定陪她走完最后一程,却遭到她的责骂。她也曾闭眼想象,自己站在妈妈葬礼上的场景,那是一种终于轻松了的感觉。
同样的一个难题,缠绕着小圣和她的这位当事人:为什么明明是爱,却让人感觉到痛苦?
小圣在工作中找到了答案。她帮助一位残疾女孩逃离母亲的监控,却也在这个过程中,看到女孩妈妈成为母亲后,被孩子打断的人生。这个妈妈的一切愤怒、委屈、抱歉,在不自知的情况下压在了女儿身上。
小圣突然发现,原来这个难题,不仅是自己的,更是很多母亲的。
甚至这难题,在许多不同的亲密关系里,都出现过。父母,姥姥姥爷,另一半,自己的姐妹与兄弟,这些关系对于彼此的爱,都可能变成一根越收越紧的绳子,我们要衡量该剪短它,还是学会在窒息中重新呼吸。
小圣告诉我,她没有突然原谅妈妈,她只是帮助别人时不断改进自己的认知,试着理解妈妈。
我相信她会在这个过程里进化成更好的人。
因为这种不美化、不回避的成长,才是最真实的治愈。
为了想《在家与彼岸之间》这个书名,我掉了不少头发。
新书与天才捕手的合影
但我觉得太值了。
在小圣的故事里,家和彼岸是东北到澳洲的直线距离,也是被“爱”囚禁的人,勇敢冲破桎梏的旅程。
小圣在书里写到,妈妈生病时剪下了一个漂亮的辫子。她把辫子放在了行李箱里,陪着她满世界跑。
这一回,她第二次跑去澳洲,不变的是“都坐飞机去”,变得是“上次是逃离,这次或许是奔赴”。
我想象澳洲街头出现一个画面:一个东北女孩把车子骑得飞快,她正赶往社工机构的大楼,那里又有人等她帮忙了。
当然我也叮嘱她把这些珍贵的故事记录下来。
咱读者都知道,我们想看这些真实的事,是想从里面汲取力量,越活越有劲儿。
这也是我出书的目的,这些故事曾在公众号被大家阅读,带给大家感动和治愈。出版实体书,则是能让大家在更广阔的现实世界看到它们,获得力量。
最后再说说我给这本书做的一点小努力,没别的,就为了让你读起来舒服。
首先是一如既往的好纸,纸张微黄能护眼,轻薄但不透光。
再就是一如既往的手开本,“长度不变,宽度变窄”,能让你单手拿着读,不累很轻松。
另外这次在包装上,我也有小心思。
加了个易撕贴,收到书后只需要翻到背面,轻轻一撕,就能去掉塑封膜。
除此之外,按照天才的传统,我还专门为你们准备了作者亲笔签名版,数量有限,先到先得,我第一时间把消息告诉你们了,你们加把劲。
你也可以长按下方二维码下单,《在家与彼岸之间》即刻就能与你见面。
晟红网-晟红网官网-线上股票配资开户-东莞股票配资平台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